在三国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中,有一位将军的名字总是响亮非凡——他就是马超。马超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武勇,还以一身英勇、机智过人而广受人知。然而,尽管他是名将之后,却也有许多让人称之为“坑爹”的行为,甚至连自己的家人和儿女都未能幸免。可奇怪的是,在面对刘备时,他总是展现出一种近乎“乖巧”的态度,忠心耿耿、恭谨勤恳,甚至为刘备征战四方,扩展了不少地盘。尽管屡次拒绝曹操的招募,并且视曹操为“汉贼”,但马超的忠诚与敬仰却全然倾注于刘备身上,深受其人格魅力的吸引。
那么,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,能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依然屹立不倒,又能甘心为刘备披甲上阵,舍生忘死,究竟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故事呢?今天,让我们来深入了解这位三国名将——马超。
展开剩余82%马超,字孟起,扶风茂陵人,出生在一个武勇世家,他是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的后嗣。马家与羌族有着深厚的渊源,这种家族背景,也影响了他未来的命运。马腾的母亲和祖母皆为羌族人,甚至在马腾的父辈开始,马家与羌族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这种亲缘关系几乎贯穿了整个家族的历史。
马超的父亲马腾,曾与韩遂一同在凉州起义,最初镇压起义取得一片势力,后来逐渐发展成一方诸侯。但马腾和韩遂的友谊并没有持续太久,最终两人反目成仇,甚至韩遂亲手杀死了马腾的妻子和儿子。此后,马家与韩遂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,成为生死敌人。
根据史料记载,马超并非马腾的长子,但他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武力和英雄气概,名声远扬。建安元年,马超随父征战,在与韩遂部将阎行的对抗中,他凭借一身绝世的武艺,成功折断敌军武器,最终与阎行打成平手,尽显英雄本色。
进入建安七年,随着袁谭的失败,曹操为了稳住局势,开始招募马腾等军阀,并通过钟繇的苦口婆心劝说,终于说服马腾派马超出征。然而,这并非简单的服从,马超本身是一位敢于拼搏、不怕生死的将领,且从未畏惧过战争的风雨。虽然在一次战斗中因大意受伤,他依旧顽强坚持,伤势未愈就再次冲上战场,最终帮助钟繇取得了胜利。
此时,曹操闻名天下,欲招募马超入朝为官,并在建安十三年亲自给马超发出邀请,然而马超并未回应,甚至屡次拒绝了曹操的高位邀请,态度冷漠而坚决。即便曹操代表汉献帝给予他更高的官职,马超依旧不为所动,直接无视了曹操的号召,展现了他对曹操的极度排斥与蔑视。
随着局势的发展,马超与曹操的矛盾逐渐加深,终于在建安十六年,马超联合多位将领起兵反抗曹操。当时,曹操正计划攻打张鲁,经过马超的深思熟虑,他认为曹操的真正目的是侵略凉州,于是马超带领数万大军,举起了反曹的大旗。但战争的残酷和将领们的摇摆不定,使得马超意识到单靠这些部队对抗曹操胜算渺茫,于是不得不寻求新的合作伙伴——他的父亲的宿敌韩遂。
马超为拉拢韩遂,不惜放弃与父亲的情感,表示自己要把韩遂当作父亲,甚至提出让韩遂也将自己的儿子视作亲生儿子。这一举动显示出他极高的政治灵活性,也让韩遂感受到马超的决心和胆略。最终,韩遂加入了反曹联盟,并在战略上提议推举自己为主将,准备联合抗曹。
然而,在这场著名的“韩遂、马超之乱”中,曹操听闻起义后迅速做出反应,派遣曹仁驻守,以防备关西军的威胁。然而,曹操知道自己并未能够完全压制马超等人,因此派遣大军亲自前来增援。马超和韩遂曾策划过一些防守战术,但由于韩遂的自大和不听劝告,最终错失了最佳防守时机,导致马超的军队在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时无法取胜。
同年,曹操亲自出征,准备渡过黄河进攻马超。马超试图阻止曹操渡河,但由于马超未能成功防守,曹军最终成功渡过黄河。马超曾在水岸上拼命追击曹操,几乎将曹操射杀,但最终因曹军援兵及时赶到,才让曹操侥幸逃脱。
然而,战争并未因此停歇。马超与韩遂的联军不断被曹操击败,最终求和,但曹操并未轻易放过他们。马超不得不带领剩余的军队退回凉州,继续与曹操周旋。在不断的挫败中,马超依旧保持着对抗曹操的决心,然而命运似乎总是捉弄他。在屡次的失败与内外困境中,马超最终决定投向刘备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,股票配资的公司,股票配资在线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