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不是空谈,身体之内包括所有法门,不从身体说自性,阴阳都是失控的洪水,参见吕纯阳与师父交谈,自性因果就在自己开悟。这就是如何走出搏击发人的误区,大凡打人之功夫,皆从童年(14岁)练起,而中年练拳者处处是陷阱。尤其靠自己的精气禁欲进入拳架子,打出各种架子后就会架子化拳,骨力迸炸,但是,没有童子功进不了搏击,进入就会伤自己,处处不通,杨澄甫说“松松松”就是针对如何进入炼气化神,必须精气进入全身获得松柔解脱,大椎通松脱开双肩,大脑玉枕竖直印堂跳动,这个时候恰恰就是进入身心世界的放下和寂寞处的依靠。
这样我们走出了筋骨阴阳劲、明暗劲,对拉劲,重新确立周身放松脊椎阳树立。确实,练拳架子常常会为推手所迷,筋骨酸胀自以为是内劲,殊不知,太极如逆旅,行至半途常觉雾锁迷津。既要放下,又要依靠——我们在红尘中奔走的练拳人,如同追逐海市蜃楼的旅人,名利情爱化作指间流沙,蓦然惊觉心田竟荒芜如秋后的旷野。此时若能驻足回望,便会惊觉:太极拳的炼精化气原是让漂泊的魂魄重归筋骨家园,那练气化神的境界恰似明月映照的澄潭——原来安心之所在转身的咫尺之间。晨光中行拳若舞,暮色里念佛如归,方悟这'回头一照'的玄机,原是教外别传的指月之手。
太极拳本是精进之阶,然安养之道常如握沙。佛门'因缘成熟'之说,恰似待放的莲苞自有其期。当累世善根如春溪破冰,宿世佛缘若晨星显现,便是转身的最好机缘。古人云'回头是岸',这转身非形骸之动,实乃灵台明镜的初现,是从迷津到觉岸的舟楫。莫道当下念佛寻常,许是千生修得共此时。
太极与念佛看似云泥,实则理出同源。太极要'松静如古潭映月',念佛须'心安若春风拂柳';太极求'阴阳化生太极图',念佛达'能所双泯水月空'。当拳势臻至'无手处皆是手'的化境,便懂念佛时'念而无念是真念'的玄妙。有太极宗师晚年专修念佛,叹曰:'六十载拳路,终识得念佛是至上内功。'诚哉斯言!念佛时气沉丹田、息若游丝,恰与太极内功异曲同工。更妙者,以太极的圆融智慧观想佛号,方知极乐不在亿万里外,而在当下清明心中。《华严》所谓'心佛众生三无差别',这'直指西方'的奥义,原是唤醒本具佛性的密语。
今人奔忙于钢铁丛林,尤需这'回首即安'的智慧。有商界精英晨钟未响即起念佛,称此为'灵性充电';有青年才俊历经浮沉后持诵佛号,顿觉往日追逐不过镜花水月。莲池大师有言:'念佛不碍世事,世事不碍念佛。'真修行者,正该将柴米油盐化作修行道场,使红尘万丈皆成净土阶梯。
此般'生活禅'真意,恰是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的完美交响。当我们学会在车马喧嚣中持守佛号不断,便是将极乐莲台种在了人间。从慧远大师的白莲清韵,到印光法师的灵岩钟声,历代修行者以生命证得念佛往生真实不虚。在这物欲横流而灵性饥馑的时代,念佛往生法门犹如暗夜灯塔,为漂泊的众生照亮归航。
须知'因缘成熟'非坐待花开,当勤耕心田。持戒如护幼苗,修福似积甘露;精进念佛若凿山不止,亲近善知识如近芝兰。省庵大师教诲:'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'每一句佛号都是心田的菩提种子,待因缘和合时,自会现出'回头即见故乡月'的朗然境界。
六祖惠能早开示:'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'善导大师的'十念法门',正是将修行化入晨炊夜纺的智慧。这般'运水搬柴皆是妙道'的圆融,恰似太极阴阳相生的玄机,在性相圆融处,终见得拳势佛号本是一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,股票配资的公司,股票配资在线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